二维码激活卡操作 华医电子证书查验
客户端下载
互联网医学教育
医学资讯

在病例解读中学习预混胰岛素临床使用技巧

2021-12-17 09:26
来源:   作者:

编者按:预混胰岛素凭借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已成为临床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治疗方案。但在具体使用过程中,部分临床医生对预混胰岛素适应症、联用口服降糖药以及剂量调整方案等方面仍有疑问,本文从临床技巧的角度,采用病例解读的形式,逐个分析预混胰岛素使用过程常的问题,希望能助力临床医生更好地服务广大糖尿病患者。

 

一、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时起始预混胰岛素的适用人群及方法?

 

患者基本信息及既往病史:患者女性,58岁。因确诊2型糖尿病7年,自我监测血糖控制不佳3月余,伴四肢麻木入院。患者7年前出现口渴多饮,就诊某院后发现血糖升高,空腹血糖 11mmol/L,餐后2小时血14.62mmol/LHbA1c 9.24%,诊断为 T2DM;饮食控制效果不佳,改为口服药治疗;7年前开始接受二甲双胍0.5g TID治疗;6年前因血糖控制不佳,调整为二甲双胍1g BID +格列美脲2mg QD3年前因血糖控制不佳,调整为二甲双胍0.5g TID +阿卡波糖50mg TID+格列吡嗪控释片 10mg QD,至本次就诊。

查体及辅助检查体重 61kg,身高 158cmBMI 24.4kg/m2;空腹血糖 8.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 14.8mmol/LHbA1c 8.6%血压 150/95mmHgTC 5.61 mmol/LTG 2.04mmol/LHDL-C 1.06 mmol/LLDL-C 3.71 mmol/L24h尿微量白蛋白、肝肾功能、心电图均正常;眼底造影显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右眼期,左眼期);触觉、凉温觉、跟腱反射、压力觉稍减退、振动觉检查正常,密西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评分(MDNS12分,MNSI3)

入院诊断:2型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高血压,高脂血症。

病例特点及治疗方案分析中年患者,三种口服药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餐后血糖波动大,合并多种微血管并发症。该患者本次就诊的核心问题是血糖控制不佳(口服药治疗>3个月,餐后血糖增幅>3mmol/LHbA1c>8.5%)和3种口服药联合治疗失效。如此看来,增加口服药种类或剂量血糖难达标,且副作用增加,经济负担重。因此考虑下一步治疗方案直接起始胰岛素。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1胰岛素常规治疗路径,口服降糖药治疗3个月后HbA1c≥7.0%,应调整为胰岛素起始治疗方案。

那么问题来了:选择基础胰岛素QD还是预混胰岛素 BID

从医学循证证据分析,INITIATE研究24T研究3显示基线HbA1c8.5%时,起始诺和锐® 30 BID相比基础胰岛素HbA1c降幅更显著(3.13% vs 2.6%P<0.05,且HbA1c6.5%的患者比例显著更高(P=0.007)。针对餐后血糖增幅>3 mmol/L的情况,《2015 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预混胰岛素类似物起始、强化、转换方案的实践指导》4明确推荐起始预混胰岛素,,这一结论在真实世界研究中得到证实,一项非干预性、前瞻性队列研究(CREDIT研究)5纳入12个国家共2999例起始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对其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并进行长达4年的随访,结果显示,起始预混胰岛素治疗患者基线餐后血糖增幅更大(3.5 mmol/L vs 1.9 mmol/L)。

患者实际治疗后效果:此患者起始诺和锐® 30 BID(早餐前6U、晚餐前6U)治疗后,各项血糖参数基本达标(空腹血糖 5.8mmol/L、餐后血糖7.8mmol/LHbA1c 6.5%),期间未出现低血糖,患者对降糖方案满意6

病例小结:2种及以上口服药治疗不佳者,若符合以下任一条件:1)口服药治疗>3个月,2HbA1c8.5%3)餐后增幅>3mmol/L,建议采用诺和锐® 30 BID,早餐前6U,晚餐前6U的剂量方案起始,后续根据患者血糖情况进行调整(图12,7-10

1. 诺和锐® 30 起始剂量和调整方法2,7-10

二、预混胰岛素如何联合口服降糖药?

 

基本信息及既往病史:患者男性,50岁。因确诊2型糖尿病3年,发现HbA1c升高5天入院。患者3年前因多饮多尿、乏力来院就诊,查随机血糖12.8mmol/L,诊断为2型糖尿病,给予二甲双胍0.5g TID治疗;1年前因血糖控制不佳,方案调整为注射诺和锐® 30 20U/早,14U/+二甲双胍0.5g TID5天因体检发现HbA1c 7.2%,为进一步治疗就诊;患者平素血糖监测不正规,很少监测血糖或仅测空腹血糖;否认其他疾病病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无烟酒等不良嗜好。

查体及辅助检查:体重 66kg,身高168cmBMI 23.4kg/m2HbA1c 7.2%,早餐前血糖6.5mmol/L,早餐后2小时血糖9.2mmol/L,午餐前血糖7.1mmol/L,午餐后2小时血糖13.6mmol/L,晚餐前血糖7.0mmol/L,晚餐后2小时血糖8.9mmol/L;血压130/82mmHg;脉搏84/分;心、肺、腹及四肢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体征;无严重的肝肾功能异常,无不稳定性心绞痛、无严重感染、无甲状腺功能异常及其他影响血糖水平的其他疾病;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

入院诊断:2型糖尿病,高血压。

病例特点及治疗方案分析:预混胰岛素治疗后HbA1c控制不佳,空腹及早、晚餐后血糖控制尚可,午餐后2小时血糖较高,导致血糖波动较大。该患者本次就诊的核心问题是午餐餐后血糖血糖控制欠佳。因此下一步的调整方案应考虑加强对午餐餐后血糖的控制1

不同降糖药物对空腹及餐后血糖的控制能力各有侧重11,对于单独使用口服降糖药不足以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诺和锐® 30作为单一疗法或与口服降糖药合并用药12真实世界中最常与诺和锐® 30联合的药物是二甲双胍和α-糖苷酶抑制剂13RCT研究2,7,8,14-21中诺和锐® 30 QDBIDDPP-4抑制剂SGLT2抑制剂联合的经验丰富(图2)。

 

2. RCT研究中诺和锐® 30联合口服药的经验汇总2,7,8,14-21

患者实际治疗后效果:经分析后此患者最终方案调整为诺和锐® 30 BID(早20U、晚14U)联合二甲双胍(0.5 TID)+阿卡波糖(50mg TID),治疗3个月后,空腹血糖、早晚餐后血糖保持良好控制,午餐后血糖亦达标(7.7 mmol/L),期间未出现低血糖,体重无明显变化,患者对降糖方案满意。

病例小结:诺和锐® 30常作为单一疗法或与口服降糖药合并用药,具体用药方案可参考既往循证及指南4,20-24推荐(图3)。

3. 诺和锐® 30 BID/QD联合口服降糖药推荐4,20-24

三、总结

诺和锐®30上市多年,经过广泛临床应用,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都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数据。多数患者使用 12种口服降糖药后再进行胰岛素起始治疗,如果患者对口服降糖药不耐受,即便只使用了1种口服降糖药,失效后也可起始预混胰岛素。但在实际诊疗中,医生还需根据个体化原则来处置,尤其在选择联合治疗方案时,应兼顾血糖控制和降低低血糖风险等问题。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13(4):315-409.

2. Raskin, et al. Diabetes Care. 2005;28:260-265.  

3. Holman RR, et al. N Engl J Med. 2007;357:1716-1730.

4. Wu T, et al. Diabetes Ther. 2015;6(3):273-287.

5. Home PD, et al.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2015 May;108(2):350-359.

6. Liebl A, et al. Drugs. 2012 Jul 30;72(11):1495-1520.

7. Yang WY, et al. Curr Med Res Opin. 2013;29(12):1599-1608.  

8. Kalra, et al.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2010(88):282-288.  

9. Yang WY, et al, Diabetes Care. 2008; 31:852-856.    

10. Raskin, et al. Diabetes Obes Metab. 2009;1127-1132.

11. Paul S Jellinger, et al. Endocr Pract. 2015 Apr 1;21(0):1-87.

12. 诺和锐® 30产品说明书

13. Chen, et al. Chin Med J. 2014;127(2): 208-212.

14. Kann, et al. Exp Clin Endo Diab. 2006;114:527-532.

15. Raskin, et al. Diabetes Obes Metab 2009;11:27-32.

16. Yang WY, et al. J Diabetes Investig 2016;7:85-93.

17. Gao Y, et al. Curr Med Res Opin. 2014;1-10.

18. Kvapil M, et al. Diabetes Obes Metab. 2006;8(1):39-48.

19. Makimattila, et al. Diabetologia 1999; 42:406-412.

20. Linjawi S. Prim Care Diabetes. 2015 Oct;9(5):370-376.

21. Liu SC. Diabetes Metab. 2020 Aug 19;S1262-3636(20)30103-8.

2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8;10(1):4-67.

23. CSE. Drug Evaluation.2013;10(11):33-38.

24. 杨文英, . 药品评价. 2015;12(11):1-4.

HbA1c对于T2DM患者血糖控制的个体化考量    原研精品 难以匹及——探讨原研胰岛素与非原研胰岛素制剂之间的差异
专家之窗专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