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激活卡操作 华医电子证书查验
客户端下载
互联网医学教育
医学资讯

人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在临床治疗中的差异与结局

2021-12-13 03:27
来源:   作者:

编者按:《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中,预混胰岛素贯穿胰岛素治疗路径始终,满足中国患者控糖需求。预混胰岛素(人胰岛素/类似物)均有重要地位,实际使用比例高,为患者提供全程血糖管理,是兼具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的胰岛素制剂。二者控制血糖效能相似,但临床结局不同,人胰岛素应用过程中任意一项“偏差”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结局”。适时应用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可有效避免“偏差”,从而改善“结局”。

 

 

 

 

 

一、2020版CDS指南中,预混胰岛素贯穿胰岛素治疗路径始终

2020版CDS指南[1]中,预混胰岛素仍占据重要地位,贯穿胰岛素治疗路径始终,为患者提供全程血糖管理。包括口服药控制不佳起始胰岛素治疗、基础胰岛素控制不佳优化胰岛素治疗、胰岛素强化治疗以及住院患者出院后的长期血糖管理(图1)。

中国人的碳水化合物摄入以高升糖指数类食物为主[2,3],摄食等量碳水化合物后餐后血糖水平更高[4],80%以上中国新诊断T2DM患者伴有餐后血糖升高,餐后高血糖是中国T2DM患者区隔于西方人群的显著特征[5],且早餐后血糖(PPG)峰值最高[6],兼顾PPG已成为我国糖尿病管理的共识[7,8]

预混胰岛素满足中国T2DM患者控糖需求,同时补充基础和餐时胰岛素,兼顾空腹和餐后血糖控制,不增加低血糖风险,依从性高,节省医疗费用。

图1 T2DM患者的胰岛素治疗路径及可满足的患者需求

 

二、从“蝴蝶效应”理论分析不同临床结局因果关系

“蝴蝶效应”理论:指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都将可能引起结果的巨大差异。降糖治疗亦是如此,对降糖药物具有依赖性,如果降糖治疗过程中出现偏差(如血糖控制不佳、低血糖发生等),将产生连锁反应,最终导致临床结局的巨大差异。

 

1.预混胰岛素在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中使用比例高,预混人胰岛素vs预混胰岛素类似物的HbA1c控制效果相似

一项开放、非随机、非干预性多中心临床观察性研究,纳入68家医院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欠佳的T2DM患者(n=4,847),了解起始胰岛素治疗现状,发现预混胰岛素在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中使用比例高(预混人胰岛素38.1%,预混胰岛素类似物31.3%)[9]。对比门冬胰岛素30与人胰岛素30R的Meta分析,两者在HbA1c控制上无显著差异[10]

 

2.预混人胰岛素初始条件(药动学特点)决定其存在“偏差”,每一个“微小偏差”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导致“不良结局”的发生(图2)

 

图2 预混人胰岛素药动学特点与其存在的“偏差”及“结局”

 

预混人胰岛素中的短效胰岛素以六聚体形式存在,经皮下注射后,六聚体不能直接吸收入血,必须通过解聚作用,使大分子的胰岛素六聚体解聚为单体小分子后,才能穿过毛细血管膜上的微小孔隙进入血液循环发挥作用。必须在餐前30min注射,患者依从性差。德国进行的一项调查,纳入471例糖尿病患者,对其中143例1型糖尿病、29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433次访谈分析,结果发现仅27%的患者使用人胰岛素时能保证注射与就餐的时间间隔[11]。治疗依从性进而影响HbA1c控制。

预混人胰岛素皮下注射后15~60min开始起作用,由于吸收较慢,起效也较缓慢,较生理性胰岛素分泌峰值浓度低,影响餐后血糖控制。较生理性胰岛素分泌速效部分回落更慢,与中效部分叠加,增加餐前及夜间低血糖发生风险。低血糖事件、餐后血糖波动及血糖水平的轻微波动共同构成并影响血糖变异性,进而影响HbA1c达标率。

人胰岛素应用过程中每一个“微小偏差”(包括血糖波动/PPG升高/低血糖导致HbA1c控制不佳)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导致“不良结局”的发生。HbA1c>7.0%的患者中,HbA1c每增加1%,CVD及死亡风险随之增加[12]。4C研究中,PPG>11.1mmol/L是CVD及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13]。低血糖亦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及死亡风险[14]。即使HbA1c控制良好的患者,血糖变异仍会增加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风险[15]。同时并发症及低血糖事件显著增加医疗成本[16]

 

3.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减少“偏差”带来更好“结局”

人胰岛素类似物利用重组DNA技术,使人胰岛素的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这些改变使六聚体不易形成,并以单体的形式存在,因此改变了胰岛素的药代动力学,提高了药效学。与预混人胰岛素相比,预混胰岛素类似物能更好地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如预混胰岛素类似物中的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起效迅速,可在餐前或餐后立即注射,可快速达峰,达到更高血浆峰浓度的时间较人胰岛素相对缩小一半,与餐后血糖高峰同步,更好控制PPG;速效部分回落更快,不易出现下一餐前低血糖。起效快,餐前即刻注射即可,使用更方便,患者依从性更好,血糖达标更高,结局更好[17]

预混胰岛素类似物较预混人胰岛素更好改善HbA1c、降低2hPPG更显著。一项纳入门冬胰岛素30对比预混人胰岛素(30R或50R)治疗时长至少12周(不超过26周)的中国人群荟萃分析,包括165项随机对照研究,纳入13,466例患者,对比门冬胰岛素30和预混人胰岛素(30R或50R)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显示,门冬胰岛素30治疗后HbA1c降幅更显著(两组平均差为-0.73%,p<0.01),餐后2h血糖降低更显著(两组平均差为-1.46mmol/L,p<0.01),且显著降低总体、夜间和重度低血糖风险。该荟萃分析支持了由预混人胰岛素调整为预混胰岛素类似物的获益[18]

预混胰岛素类似物较预混人胰岛素降低大多数并发症累积发生率,节约医疗成本。基于A1Chieve中国亚组的临床数据,采用CORE药物经济学模型,评估门冬胰岛素30对比预混胰人胰岛素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短期(24周)和长期(30年)成本效果(n=1191)。

 

门冬胰岛素30组的并发症累积发生率降低(%)[19]


(变化比例为门冬胰岛素30相比预混人胰岛素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差值/预混人胰岛素并发症发生率)

相比预混人胰岛素,虽然门冬胰岛素30胰岛素日费用增加,但降低了并发症和低血糖风险,进一步降低了医疗成本。

 

短期和长期医疗成本[19,20]

日费用=2017年Q4胰岛素北京中标价×(每日剂量/300IU)。每日剂量来源于英国T2DM患者起始胰岛素治疗的回顾性研究,患者门冬胰岛素30和预混人胰岛素每日剂量分别为47.74 IU/d和66.63 IU/d5。

成本包括胰岛素成本和低血糖治疗成本。胰岛素成本为胰岛素的剂量与胰岛素的最高零售价的乘积;低血糖治疗成本为低血糖事件的发生情况与已发表的文献中低血糖事件的单次治疗费用的乘积。

 

4.适时应用预混胰岛素类似物以避免“偏差”,从而改善“结局”

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在2020版CDS指南的重要地位,是基于大量循证证据及临床应用优势,与指南推荐的使用人群一致,诺和锐®30的循证证据丰富,涵盖新诊强化、胰岛素起始及强化治疗方案,可全程覆盖T2DM患者(图3)。

图3. 诺和锐®30的循证证据丰富

此外,使用预混人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存在HbA1c未达标,血糖波动大,PPG高,低血糖风险高,且需要灵活注射,可转换为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可进一步降低HbA1c和血糖水平,低血糖风险显著降低[21]

 

总结:

人胰岛素应用过程中任意一项“偏差”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结局”,导致并发症及死亡风险增加,医疗成本增加,预期寿命缩短。适时应用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可有效避免“偏差”,从而改善“结局”。

 

 

预混胰岛素临床使用技巧分享    “敬佑生命·荣耀医者” 2021第六届公益活动盛典在京举行
专家之窗专家之窗